7月11日,“铭志芳华”信仰知行实践团赴南召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奠英烈活动,纪念英勇牺牲的烈士,缅怀他们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。
庄重而气氛沉重的烈士陵园,没有太多的修饰,只有柔情的绿水、坚硬提拔的青松在旁,这些就像是烈士们的情感一般,对待我们中国的亲人柔情似水,对待敌人坚强不屈。同学们胸前佩戴者白花,缓缓而进,大家的脚步轻而迟缓,因为怕打搅到这里安息的英魂,因为感染到了这里沉重的气息。
大家拾级而上,感受到离英雄越来越近,“革命烈士永垂不巧”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里,石碑上的一连串的图像,将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展现在同学们面前,这份历史痕迹虽然保持沉默不语,却极大地震撼了大家的心灵。
活动开始时,大家在烈士陵园广场集合,在纪念碑前为先烈们默哀。每位同学都上台发言,表达对烈士的敬意和感激之情。大家纷纷表示将永远铭记先烈的英勇牺牲,传承爱国主义精神,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接下来,大家依次向烈士墓前敬献鲜花,每一朵鲜花都代表着人们的敬意和对英烈的深深怀念。
接下来,同学们仔细清理了烈士墓碑周边的杂物,细心擦拭墓碑,并自带金漆、红漆和毛笔,小心翼翼地描绘烈士墓碑碑文。经过同学们一上午的辛勤劳动,陵园里面所有的烈士墓碑都焕然一新,重新焕发出生机。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青春换来了永远不变的信仰颜色,同学们认真研读并整理先烈们不怕牺牲、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,点亮了心中的青春信仰。
烈士张景昉,在南阳众多的革命先烈中,他是最具特色的一位。他从投身革命到辞世,历尽坎坷,风雨一生。但初衷不改,耿耿丹心,充分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博大胸怀!充分说明了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所在。同时,也给后人树立起了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!1935年春,罗姓地霸终于利用曹店党组织中的一个叛徒的告密,以“共产党员”之罪名,逮捕了张景昉。地霸们抓到张景昉之后,把他们往日的失败和阶级的仇恨一古脑儿发泄在张景昉身上。坐老虎凳、烙铁烙自不必言,更令人发指者,他们用整束的火香烧燎,不断地摧残这个硬汉子,张景昉的两肋,被烧得没有一块完肤,但他却哼都不曾哼一声。连狱中一些素以为是“好汉”的土匪,也不得不对张景昉佩服得五体投地!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,张景昉度过了将近一个年头的铁窗生涯,而终以大智大勇,战胜敌人而凯旋回归。1946年,张景昉随五师部队中原突围。之后,留在陕南开展游击斗争。当时,陕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的重点,处境险恶,条件艰苦。没有多长时间,张景昉就双腿浮肿,身染重疾。但他却依然是那样的爽朗和乐观,他手拄拐杖,身背一把心爱的二胡,走到哪里,唱到哪里。他病重在身,已不能为革命做出更多的事情,但他唯愿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和火热的心,去鼓舞处在严峻形势下和极端困难中的同志、战友们。
烈士李益闻先生,名振庸,1929年在镇平彭禹廷先生支持下,建立南召四区联合办事处,任主任。1933年春遭到国民党省政府迫害,离开南召到内乡天明寺师范教书。同年秋得内乡别香斋先生之助,回南召主持自治善后委员会,并建立地方武装。1937年秋,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,任南阳地区十三县联防委员会委员。是年冬,回南召主持建立南召县联防处。1938 年兼任南召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,并担任半公开的统战机构---南召县工作委员会主任。1942年10月10日惨遭国氏党反动派杀害于云阳。李益闻先生早年致力于教育事业,殚精竭力,多有建树,深感中国积弱已久,外患频传,内政不修,军阀跋扈,豪绅横行,人民苦难深重,民族危在旦夕,非反帝反封建不能救亡图存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,先生亲率学校师生积极参与“五卅”反帝爱国运动,奔走呼号,唤起民众,先生不顾个人安危,清理庙产,兴办学校,反动豪绅唆使个别僧侣,图谋暗害先生,得乡民之助,幸免遇难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,先生冲破重重险阻,毅然建立南召地方自治政权和自卫武装,打击反动豪绅地主势力,进行经济建设,冀减轻人民负担。国民党反动派视李益闻先生如眼中钉,先生两次被迫出走,艰辛备尝,而斗志愈坚。抗日战争时期,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,与地下党及进步人士建立亲密合作关系,使南召工作生气蓬勃,传誉一时。先生在关键时刻能坚持原则,维护团结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。国民党反动派大军压境,先主犹以南召人民和进步事业为念,临危不惧,从容就义。李益闻先生牺牲了,南召人民失去了为之鞠躬尽瘁的亲人,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。现在,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在日新月异迅猛发展,先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!
如果信仰有颜色,那一定是中国红!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同学们挺膺担当、永久奋斗,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唱响无悔的青春之歌!
主管主办丨菲律宾欧博团委
来源丨河南工院机械工程学院
排版丨艾雨龙
校对丨王宛玲
策划、指导丨周珂
终审丨杨继良